实验室设计的总体原则是科学性、安全性、人性化。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患者就检流程顺畅,医患之间沟通无障碍,布局科学,安全高效,环境舒适。
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与门诊各科室的关联度,根据门诊实验室的历史数据统计血常规检测前三位依次为小儿科、肿瘤内科、血液科;体液检测前三位依次为妇产科、肾内科、泌尿科;生化项目检测前三位依次为心血管科、脑血管科、内分泌科。做血常规检测、体液检测、生化项目检测的患者占门诊患者的80%以上,因此选址时必须优先选择与这些科室较近的位置,尤其是小儿科、妇产科。宜选择与这些关联度高的科室在同一楼层,实验室设计在中心位置,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无效走动距离;如果条件不允许在同一楼层,建议实验室选择在上层,诊室在下层。因为患者的就诊路线是:诊室(下层)→实验室(上层)→诊室(下层)→离开;而如果实验室选择在下层,诊室在上层,患者的就诊路线是:下层→诊室(上层)→实验室(下层)→诊室(上层)→下层→离开。两种选址方案患者的走动距离相差一倍,并且导致患者交织相互影响表现为秩序混乱。特别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护工运送,无疑会增加成本。
首先考虑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给患者设置宽敞舒适的等待区,安装叫号系统和报告单显示屏,患者等候采血和等报告单都坐在等待区均不需排队;为了方便患者体液标本采集在紧邻体液窗口边设置男女体液标本采集处(即体液标本采集专用卫生间),并配置试管架、水池、洗手液,方便患者放置标本与洗手。其次,从生物安全的角度整体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安装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
平面布局充分考虑患者行进路线:按照进入实验室→了解检验流程→取号(取号机)→等待(侯检座椅)→采血(采血窗口)→等报告单(报告单等待区、报告显示屏)→打印报告(自助取单柜)→离开实验室的顺序设置区域、摆放设备。避免患者折返、消除人流冲突。
服务窗口常见三种模式:小窗口模式、大窗口模式、完全开放式设计模式。
传统门诊实验室多采用小窗口模式,其主要缺点是不方便医患之间的信息交流,常因为沟通不畅导致医患矛盾;现在门诊实验室有很多采用完全开放式设计模式,其主要问题是不利于生物安全防护,尤其是在2003年SARS以后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我们实验室选择大窗口模式,实现了在语言上的交流无障碍,窗口上方采用全钢化玻璃设计,实现了在视觉上的沟通无障碍。既方便医患之间的信息交流,体现医患之间平等与互相尊重、和谐医患关系,又能较好地预防院内感染,保证生物安全。同时在两个窗口之间设置50cm宽、120cm高的隔断,消除了患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服务窗口的数量设计要根据医院的床位数、医院的性质、门诊检验患者的人数等综合推算,并使用相应的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优化。
在采血窗口前方设置采血等待区,患者取号后在此区域等待叫号,无需排队拥挤,彻底改变了过去患者站着排队等待的劳累,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等待报告单在此区域坐着观看报告显示屏,无需排队拥挤,当显示报告单完成时即可凭就诊卡或取单回执单到自助取单柜刷取报告单。报告等待区与采血等待区分开设计避免了检前检后患者的交叉拥挤,保证了就诊有序、顺畅。
在报告等待区和出口附近安装自助取单柜,患者取单后即可快速离开实验室。同时自助取单柜既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又避免了报告单污染。
在患者区设置服务台实现一站式问询服务,改变了过去患者到实验室有问题需要与采血患者争挤排队的不便。服务台同时具有问询功能、检验咨询功能、报告单发放功能、体液标本采集容器发放功能、检验预约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