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厂房、仓库建(构)筑物应经消防部门备案或取得消防部门相关批准文件。 |
|
|
| |
|
|
|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场所(包括锂离子电池仓库和存放量较大的车间)建筑物应按甲或乙类生产车间的标准保持与周边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
|
|
| 分容、化成、老化车间及电池半成品、成品仓库应单独设置,用实体墙与其它车间进行分隔,采用乙级以上防火门。 |
|
|
| 电芯、电池仓库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得超过250m2。 |
|
|
| 注液、化成、分容、老化车间、电芯、电池仓库应设置独立对外的事故排风装置,并与烟感、温感装置联锁。 |
|
|
| 厂房、仓库内每个防火分区应设两个以上安全出口,面积和人数符合建规相关规定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
|
|
| |
|
|
| | | |
|
|
|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贮存、使用场所、可燃粉尘场所的电气设施应满足防爆要求,设备的金属部件及其它金属构件均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 |
|
|
| 老化车间事故排风机、灯具和涂层烘烤装置排风机都应采用防爆型。 |
|
|
| 危险化学品仓库、中间仓、注液车间的电解液供液间等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报警器应设置在作业场所和24小时有人值班的地方。 |
|
|
| 作业场所应在明显处张贴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警示标志。 |
|
|
| 应使用不能产生火花的工具(如铜合金、铝合金工具)开启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 |
|
|
| 应有生产厂家提供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应有符合要求的安全标签,贮存、使用场所应有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
|
| 电芯、电池仓库温度应控制在摄氏-5℃至35℃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大于75%,应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不得有其它腐蚀性物质和火源、热源存在。 |
|
|
| 化成、分容、老化车间,电芯、电池仓库内应设置全角度视频监控系统,并安排专人值守。 |
|
|
| 化成、分容、老化车间,电芯、电池仓库内应设置自动感烟报警器和感温报警器,报警器应设置在24小时有人值守的地方。 |
|
|
| | | | 注液车间的电解液供液设施应采用防火墙和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与其它房间隔离。 |
|
|
| |
|
|
| 车间内临时存放的少量危化品应放置在人流少的空旷地点,并与电气设施保持在3米以上的距离,有防泄漏流散的措施。 |
|
|
| | 危险化学品仓库应独立设置,危险化学品贮量不得超过7天使用量。 |
|
|
| 危险化学品中间仓储存的易燃液体,不得超过一昼夜的用量。 |
|
|
| |
|
|
| |
|
|
| | |
|
|
| | | | 涂层烘烤装置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安全抽排风系统和超温报警器。 |
|
|
| 涂层烘烤装置应设置安全泄压装置和可燃气体浓度报警仪。 |
|
|
| | 应有注液计量装置和电解液泄漏回收装置并确保正常使用。 |
|
|
| 注液设备应密闭生产并采用惰性气体保护,或采用可靠的微负压装置。 |
|
|
| | 化成、分容、老化柜应采取防止因电池发生燃爆而产生的连锁反应的措施。 |
|
|
| 老化房宜采用间接加热方式,加热器宜设置在老化房外。 |
|
|
| 大量存放电池或电芯的车间、仓库应安装自动灭火装置。 |
|
|
| 车间应有专人进行操作和监护,化成、分容柜在5个以上的车间应配备电脑监测系统对电芯的电压、电流、内阻进行全过程监测。 |
|
|
| | |
|
|
| 货架应使用不燃烧材料,企业应根据自己生产的电池特点、包装物和存放设施自行制定相应的堆放高度标准。 |
|
|
| | | 电气系统应设置接地保护,其接地形式应采用TN-S系统要求。 |
|
|
| 生产用电设备、临时用电设备、插座系统均应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
|
|
| 电气线路应采用阻燃性能不低于PVC阻燃管的管道穿管敷设。 |
|
|
| |
|
|
| | | 设备布置应满足操作、维修以及安全疏散的要求,分容柜排与排之间操作空间间距不得小于1.1米,柜与柜之间安全通道不得小于0.8米,排与墙之间间距不得小于0.6米,主通道宽度不小于2.0米。 |
|
|
| 距离基准面2米高度以下的设备运动部件必须有防护装置。 |
|
|
| |
|
|
| |
|
|
| | | 作业场所应划定作业区域,物品分类规范堆放,安全疏散通道清晰、明确、畅通,各区域有标志、标识牌。 |
|
|
| 注液车间、电解液贮存仓库应设置洗眼器等应急救护设备。 |
|
|
| 应为危化品作业人员配备防毒口罩、防毒面具、防护眼镜等防护设施,烘烤、老化作业人员配备耐高温手套,并督促正确佩戴。 |
|
|
| 动火、临时用电、进入受限空间、高处作业等危险性作业应落实审批监控制度。 |
|
|
| | | |
|
|
| |
|
|
|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按规定安装应急照明灯与指示标志。 |
|
|
| 仓库、化成、分容、老化房应各配备灭火毯2条,事故电池处理专用桶各1个。 |
|
|
| |
|
|
| 按要求设置消防器材,并由专人管理,消防器材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 |
|
|
| | | | 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
|
|
|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
|
|
| ①安全生产责任制度;②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制度;③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④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⑤安全操作规程;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⑦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卫生健康管理制度;⑧消防安全管理制度;⑨重要设备和设施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管理制度;⑩劳保用品管理制度;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12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
|
|
| 从业人员应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作业。 |
|
|
| |
|
|
| | 企业应编制实用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到安监部门备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
|
|
| 20人以上的企业应建立专兼职志愿消防队伍;20人以下的企业应建立全员志愿消防队员的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对火警的先期处置能力。 |
|
|
|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