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不同于传统制药,在商业化生产,特别是扩产扩能的过程中,需要稳定生产、提升效率,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01 工程设计及设备配套符合产能需求 现有不少已商业化生产的生物制品产线及配套工程的设计仍参照传统制药的无菌产品产线及工程设计。 针对扩能需求: 如上游细胞培养阶段的反应器对于工程称重和层高均有要求,特别是扩产后加大发酵规模的生产,需要配套相应量级的设备补充; 针对法规要求: 随着生物制品法规的不断完善,如在物理措施上区分有病毒和无病毒操作区; 针对产品特性: 在下游制剂端生产,生物制品为非终端灭菌产品,有些脆弱蛋白制剂更需低温灌装生产等要求,对于生产时限也有一定挑战。 这些都面临着车间布局改变的问题,除新建厂房外,车间在现有基础上的改造可能导致工作空间局促或各功能区布局不够合理的状况。在同一产品扩能及新产品上线上存在挑战。 02 生产工艺的稳定输出 03 可用生物技术人才的及时配比 04 供应链的及时及有效运作 针对以上比较集中的问题,不少国内外生物药企也纷纷寻求应对措施。 Firstly 首先,近几年,生物行业CRO/CDMO工厂不断涌现,这不仅是行业需求的体现,也是行业进步的表现,这种形式的研发及生产企业,聚集各类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人才,能更好的解决产品的各类技术问题,同时因其承接的产品种类众多,其厂房及设备配套灵活,可确保项目短周期、高质量的交付,因此,模块化工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曾有知名企业以18个月即可造出可运行使用的生物制药厂房的先例。 生物制品研发外包已成熟应用,为了降低厂房改造或新建厂房及设备配套购置带来的投入成本,增加已有产线的生产效率,满足生产订单的灵活需求,未来的生产部分甚至全部外包也会逐渐成为部分技术型见长企业的选择。 另外 Secondly 另外,对于生物技术人员的培训,各地政府及生物园区也加大了管辖范围内的培训力度,在生物企业用工需求的满足上进行协助。配套生物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在未来也会为更多的生物制品一线操作人员的技术稳定输出提供教育保障。 再者 Thirdly 再者,在生产工艺相对稳定可控的同时,引入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概念和布局,强化生产制程数据的及时、完整、有效和可追溯,降低人为操作带来的不可控因素,提升偏差调查的速度及可靠性。在长三角的某些城市,已有部分企业通过企业内设的数字化平台和监管部门进行联网,监管方可实时调阅相关数据及记录,数字化智能化的适时引入,也为现在生物药极大的市场需求而催生的生物制药商业化的更大规模生产,以及未来的智慧监管提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 Finally 最后,纵观国外及本土企业,Samsung Biologics 的超级工厂及数字化质量计划,全球领先的CRO/CDMO企业药明生物对于连续化生产的布局和展望,无一不是生物制药商业化生产迈向敏捷制造的实践及探索。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