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度快、蔓延范围广,病患短时间增加量大,加以原有的医疗设施不足,国家应急建设专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救治设施,以满足患者快速隔离、治疗的需求。应急医疗设施要求建设速度快,并确保应高效安全运行。
目前,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既有建筑改扩建或新建的应急医疗设施,也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此类设施工期要求紧,集成度高,用水特征明显,对于供水安全和防止回流污染控制要求严格;对于排水系统,严禁水封破坏,防止通过排水系统导致室内感染传播,有效控制排水系统的废气污染,通气管消毒,室外排水采用封闭排水系统等。
本节主要探讨应急医疗设施的专项工程——给排水,包括室内给水和生活热水与饮水的技术规定和用水量,室内排水的技术规定和排水量,室外给排水的一般要求,污水处理的一般要求、规模及构成、选址与总图布置、处理工艺、设备及控制等。
▲ 《应急医疗设施工程建设指南》
一
给排水概述
应急医疗设施大部分区域是隔离区,这个区域感染性强,设备维修多会导致维修人员感染的风险增加,加之维修人员要穿防护服,在现场维修操作困难,因此强调要采用简单可靠的设计方案,选用可靠性高、质量耐久性强,在项目生命周期内免维护和少维护的产品,以减少维修人员被传染的风险,同时节省防护器材,也是提高应急医疗设施高效运行的保障。在工程设计中还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避免易损设备设置在污染区内,除必须设置在污染区内,其控制和维修部件应设置在非污染区,如维修阀门和控制开关等宜设置在半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内。应急医疗设施快速建设、紧急应用且无调试期,因此设备应采用集成设备,高质量设备和器材,以确保应急医疗设施快速建造和安全高效运行。
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应遵循现行国家规范《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84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 和《建筑与工业给水排 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GB/T 5118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T/CECS 661-2020,以及国家卫健委同住建部联合印发的新冠肺炎应急救治设施负压病区建筑技术导则(试行)》等有关规定要求。同 2003年SARS疫情应急医疗设施——小汤山非典医院以及上述4本规范相比,我们这些年的最新研究有如下四点:
1)机电设备早期失效理论
机电设备、器材采用耐久、少维护和安全可靠性高的产品, 是应急医院即时高效运行的基础性要求;机械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有浴盆曲线的定义,即设备的使用初期有磨合期通常称为早期失效期,容易出现故障,磨合期后是正常使用寿命期,再后进入损耗失效期,经常出故障而无法使用。应急医疗设施建成后即时应用, 没有调试期和磨合期加之维修难度大。因此,强调机电设备器材应安全可靠、耐久、少维护和免维护,以确保应急医疗设施即时投入使用,高效运转。
设备的浴盆曲线
2)污水处理二级强化消毒工艺
目前的技术完全能满足环境安全和水体安全的要求。我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和2003年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的污水处理实践,鉴于新冠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相似性, 新冠病毒对消毒剂的抵抗力远低于我国目前常见传染病肝炎病毒、结核菌、大肠杆菌和f2噬菌体指示微生物,因此可将大肠杆菌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指示微生物。采用消毒工艺处理应急医院污水,其病毒灭火率在4log以上,所含的新冠病毒完全能够得到有效灭活。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冠病毒肺炎应急医疗设施污水 处理工艺为二级强化消毒工艺,具体规定如下:
当改造项目污水处理无法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849 二级生化处理的有关规定时,污水处理应采用强化消毒处理工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污水处理应在化粪池前设置预消毒工艺,预消毒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宜小于 1h;污水处理站的二级消毒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2h;
2)污水处理从预消毒池至二级消毒池的水力停留总时间不应小于48h;
3)化粪池和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回流至化粪池后总的清掏周期不应小于360d;
4)消毒剂的投加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PH值不应大于 6.5。这种工艺能即时运行,安全可靠,同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相比省略了较长的生物调试周期, 能满足应急即时应用的要求,且安全可靠。
3)供水安全可靠性
新冠病毒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要求按甲类防御,是没有特效治疗药的生物安全III 级病毒,为此供水采用断流水箱的供水方式,有效防止回流污染;同时又考虑其实施的可能性,特别是既有医院改造时,一则紧急,无法建设断流水箱供水,二则没有建设条件,为此又提出了减压型倒流防止的防污染措施。断流水箱供水泵站应设置在清洁区和半清洁区,以防止空气污染。考虑维修的风险,维修阀门等应设置在非污染区。
4)防止下水道系统的传染
2003 年的香港淘大花园,E座的7号和8号单元垂排水管道竖向水封破坏,同时卫生间排风扇抽风,导致空气竖向传播,发生了132人感染的水封破坏感染传播事件,因此排 水系统的水封是防止感染的关键部件。我们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病房楼、2003 年小汤 山非典医院等工程实践和研究的成果,在我们制定的《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849-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GBT51188-2014 中得到了体现。如排水系统水封深度为防止破坏,规定深度应在 50mm 至 100mm 之间,没有地面水流的场所采用密闭地漏等。本次标准的制订中我们近期的研究新成果,为确保排水系统水封不被破坏,其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设计值不应大于规范规定值的0.7倍,另外室外排水系统为防止检查井冒嗅味,采用密闭系统的技术措施。
二
室内给水
1、技术规定
(1)应急医疗设施给水系统建设要根据用地区域既有给水设施及条件,充分考虑应急设施用水特点、建设规模、启用时序、功能转换等因素,确保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建设、使 用经济合理、高效安全且具有疫情过后阶段可持续性使用的考虑。
(2)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断流水箱供水方式供给,且供水系统宜采用断流水箱加水泵的 给水系统。当改造项目采用断流水箱供水确有困难时,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 设计标准》GB 50015 和《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GB/T 51188 的有关规定, 分析供水系统产生回流污染的可能性和危险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产生回流污染的风险较低,且供水压力满足要求时,供水系统应设置减压型倒 流防止器;
2)当风险较高时,仍应采用断流水箱供水方式。
(3)独立建造的室外生活给水泵房和相关给水设施应设置在清洁区,且应远离污水站、 化粪池等污染源;在室内附建时,应设置在清洁区或半清洁区。
(4)室内给水的配水干管、支管应设置检修阀门,阀门宜设在半清洁区内;当受系统形 式等条件影响不允许时,可设置在半污染区,不应设置在污染区。
(5)用水点或卫生器具均应设置维修阀门。维修阀门应采用截止阀,并应设置标识。
(6)下列场所的用水点应采用非接触性或非手动开关,并应防止污水外溅 :
1)医技区域公共卫生间的洗手盆、小便斗、大便器;
2)护士站、治疗室、缓冲间、诊室、检验科等房间的洗手盆;
3)其他有无菌要求或需要防止院内感染场所的卫生器具。
(7)采用非手动开关的用水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医生用洗涤水龙头应采用自动、脚动和膝动开关,当必须采用肘动开关时,其手 柄的长度不应小于 160mm。
2)检验科设置的洗涤池、化验盆等,应采用感应水龙头或膝动开关水龙头;
3)医护公共卫生间的洗手盆应采用感应自动水龙头,小便斗应采用自动冲洗阀;
4)医疗区医生卫生间采用蹲便器,隔离医疗区病人卫生间采用坐便器。蹲便器采用 脚踏式冲洗阀。
5)水龙头宜采用单柄水龙头,且不宜采用充气式。
(8) 卫生器具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卫生器具应具有防喷溅和防粘结的功能;
2)材料应耐酸腐蚀;
3)不应采用具备吸附功能的材料;
4)卫生间地面应采用防滑地面。
2、用水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措施之一是勤洗手,因此在同等情况下他的用水量要比当地同类型医院用水量多,预计应是1.3倍左右的水量,应按当地医院的统计数据的1.3倍计算。应急医疗设施同综合医院和传统传染病医院相比可能有些功能不完全具备,因此其用水 量应根据医疗功能来确定。
1)应急设施功能救治确诊病人为目的,功能布局以病床区域为主,配套以救治病人必要的医技设施(手术室、放射科、检验),不设置门诊功能,且其它辅助功能设施少,用水相对综合医院更集中直接。
2)应急设施用水量计算包括病人(床位)用水,医护人员用水,后勤人员用水,绿化洗消用水以及未预见水量。
3)应急设施生活用水定额可参照《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标注》GB 50849中第6.1.2条款选定,且结合应急设施的用水特征取下限值进行水量计算。
4)病人用水量以床位数计算,医护及后勤人员数量应根据医院方给出的数据确定,当没有数据时应按照床位数的1.8倍计算。
5)医护人员的倒班宿舍和轮岗宿舍的用水量应单独计算,并根据床位数确定。
6) 当缺少有关数据时,医院病区的用水量可按床位综合用水量计算,日综合用水量为:700~800L/(床·天);小时变化系数K=2.0。
7)手术供应室、检验需要特殊工艺用水水量应根据新冠病毒肺炎病人的特征,通过测算重症病人手术数量以及检验数量及频率的需求确定,并对疫情过后功能转换使用量留有考虑。
3、设计
(1)应急医疗设施生活给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的有关规定;配套相关医技设施工艺用水需符合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给水系统水质防污染控制严格执行《建筑给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 第 3.3 章相关条款要求。
(2)当应急医院给水引入管开口位置位于城市给水管网前端,设置减压型倒流防止器后, 压力和水量均可满足应急医院的使用需求,可利用市政压力直接供给。
(3)断流水箱及供水设备要设置在生活水泵房内,生活水泵房的建设应满足相关设计及验收规范的要求,经卫生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满足以下要求:
1)应急医院水泵房建设安全卫生要求高,顶部及墙壁应贴瓷砖或涂刷防水、防霉涂料。由于应急医院建筑结构形式特殊,需要根据荷载和施工工艺要求选择装饰技术措施。
2)水泵房应有良好的通风措施,侧壁上应安设通风扇或相似具有气流组织功能设备, 当设在半清洁区时应有正压通风防护保证措施。
3)水泵房内要有流畅的排水设施,地面不得有积水。室外水泵房排水到院区污水管 道时,要有防止管道臭气回返水泵房的技术保障措施。
4)断流水箱应选用食品级 304 不锈钢水箱,变频供水设备吸水管要设置消毒措施, 建议选用安装便捷且杀菌消毒效果好的紫外线管道消毒装置。
5)水箱进水管、通气孔、溢流管、泄水管、人孔、水泵出水管止回阀等设施的设计及安装要严格执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 中相关条款的要求。
4)应急医疗设施功能布置一般呈鱼骨形设计,给水系统宜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支状管网布置。每个护理单元、医生办公及医技区域宜设置独立的支状给水管网并单独进行计量。
(5)应急医疗设施洁具选用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同时,要有足够的排水容积且防止溢流和外溅的措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卫生洁具、洗涤池等建筑配件应选用耐腐蚀、难沾污、易 清洁的产品。
(6)洁具安装需要固定要充分考虑集装箱体的构造和承重要求,避免使用过程中脱落对 病人和医生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伤害,医疗功能的较大洁具应落地安装。
(7)给水管道安装横向管道避免连续穿越箱体墙壁,对结构稳定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当给水管道穿越不同卫生等级或不同静压区域分隔墙时应加设套管并严密封堵。
(8)当病房卫生间采用集成卫浴形式时,给水支管应与洁具安装连接到位,给水支管预留位置方便接驳且应在缓冲间一侧。
(9)给水管材应选用方便采购、安装、抑菌的材料,建筑物内主管道宜选用复合材料管材,给水支管采用塑料管。
(10)给水管道施工安装及固定要充分了解集装箱体的受力构造,应固定在结构受力构件上;施工过程需谨慎,以防对已安装的箱体造成破坏。
(11)应急医疗设施当采用断流水箱和变频供水泵组供水时,系统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水箱储水容积可按最高日用水量 20%~25%考虑,应急医疗设施用水特征比较稳定, 宜按最高日最高时水量补水;
2)变频供水泵组选择要根据整体病区规模、启用时序、功能转换等多角度综合考虑 并适当留有余量,泵组配置做到节能、高效;
3)供水压力不宜过大,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要求执行,确保病人及医务人员用水 舒适安全,且避免由于水压过大造成的废水及废液外溅。
4)供水系统宜设应急加氯措施。在生活加压泵房生活水箱进水管处预留投加口,并 预留计量泵,紫外线消毒失效或管网水质不达标时应急加氯。
(12)具有特殊工艺用水需求的设备,建议采用自带集成相关净化设备的产品;如必须单独制备,水处理设备应采用集成一体化产品,工厂集成现场安装。
(13)如有对于水量、水质、水压、水温等计量有数据采集的需要,计量设施均应采用远传数据反馈到控制终端。
(14)根据应急医疗设施结构形式及室内空间施工条件限制,给水管道安装在建筑外墙或 者底部架空层中,应满足以下要求:
1)寒冷区域应根据气候条件设置相应的管道防冻保温措施;
2)考虑外敷管道和空调室外机、风管、环网柜等机电专业其他设备的交叉进行汇总 调整;
3)外敷管道尽可能减少施工操作留下的管道接口,阀门要考虑设置在方便检修的位 置或有方便检修的辅助设施。
4)集装箱式建筑底部架空层敷设给水管线,应避免和排水管有交叉,无法避免交叉 时,应遵循给水管在上方的原则并采取保护措施。
(15)救护车洗消台、负压泵房、污水处理站等给水点接软管的冲洗吸嘴应设置真空破坏器等防倒流污染措施。
三
生活热水与饮水
1、技术规定
1)应急医疗设施生活热水热媒选择,应首先选择便捷的能源,以项目区域既有的热媒条件为基础,结合地域气候热点,选择可靠性高、便于取得且直接高效的热媒方式。优先采用燃气、市政热力和电能,当采用电能时,夏热冬暖地区可优先使用空气源热泵系统。
2)生活热水系统宜优先采用集中供应系统;当受工期影响或采用集中热水系统确有困难时,病房卫生间可采用单元式电热水器,有效容积应设计合理,使用水温稳定且便于调节, 且应设置在缓冲间,由护理人员统一调节。
3)集中供应生活热水系统应采用机械循环的热水供应系统,其支管不循环的长度不应超过 5m。
4)生活热水站房宜在应急医疗设施室外单独设置,设置在室内时应设置在清洁区或半清洁区。
5)集中生活热水系统,换热器的供应温度不得低于 60℃,集中热水系统应采用机械循环且回水温度不应小于55℃;
6)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的换热设备不应少于两台,当一台设备检修时,其余设备供热能力不应小于设计小时供热量的60%。
7)电开水器应自带有水槽便于放空和防止外溅,保证开水间区域干燥卫生,防止细菌滋生。
8)病区每个护理单元应单独设置饮水设备,且应设置在病人走廊一侧的污染区。
9)应急医疗设施不宜设置直饮水系统。
2、用水量
1)应急医疗设施生活热水水量计算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供应范围作为直接依据,病患生活热水使用主要集中在淋浴,医务人员热水使用集中在更淋和洗消。
2)当采用集中热水系统时,病人和医务人员按照《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849、《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 的规定以及冷水用水量定额取值,按不同用水功能的冷热水用水量比值,经计算确定,计算方法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与设计手册》。
3)由于应急医疗设施特殊的性质,医护更淋区域会根据平面布局在“鱼骨”上分区域 集中设置,医务人员只在更淋区域穿着防护服进行洗消。每个更淋区域系统宜单独设置,且储水容积应以一次连续更淋人数为准进行计算。
4)医技其它生活热水需求以具体医疗流程操作使用为准。
5)饮水用量计算病人按 2~3L/床.d 计算,医护人员由于防护限制饮水较少,按定额低进行计算。
6)热水系统形式分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含区域集中热水系统)和分散式热水系统,也可结合选用,具体系统构成部分与常规热水系统一致。
3、设计
(1)当应急医疗设施规模较小时,优先选用集中式生活热水系统,系统构造应简单直接且便于施工。
(2)当病房卫生间采用电热水器供应热水时,应以每次连续淋浴人数和预热时间来计算电开水器储水容积和功率。以一个标准模块单元计(两个病房+缓冲和卫生间),每个病房2人,两个病房共用一台电热水器。每人淋浴10min,热水用量 30L/人次(40℃),换算成60℃ 热水为18L/人次。选用一台储水有效容积70L,N=2.5kw 电热水器即可满足4人连续淋浴需求。
(3)当应急医疗设施规模较大时,护理单元、医护办公、医技区域生活热水宜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特点分系统设置,以免热水管道敷设的浪费和热损耗,以及病区开放先后时序造成的资源浪费。
(4)当采用空气源热泵供应生活热水时,热泵机组布置不宜放在集装箱体屋顶,以免对结构稳定造成影响;布置在室外要避开空调室外机、风机等潜在污染因素,放置在相对独立、 清洁、开阔的区域。
(5)电热水器应在病房缓冲间落地安装,淋浴器要求采用恒温阀,以防止随着使用热水的时间加长,水温变化等影响患者使用。
(6)应急医疗设施饮水系统采用电开水器时应自带净水设备,同时具有冷热功能,医务办公和医技区域根据功能单元布置集中设置饮水设备,也可统一配置桶装水或瓶装水方便饮用。
(7)生活热水管材及相关附件的选用应满足耐高温且卫生性能好的要求,热水站房、走 廊主干管管道建议采用钢塑复合管,支管采用 CPVC 或性能优良的塑料管。
(8)由于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工期紧,生活热水系统相关设备材料难以短时间采购,用其他产品替代时,不能改变系统设计形式及卫生防污染等相关的设计要求,并经各方确认后方可使用。
(9)医护冲淋、手术室刷手等生活热水使用应安装恒温混水装置。
(10)生活热水站房及设备布置应紧凑合理,尽量减少占用建筑面积,且满足以下要求:
1)热水站房和相关设备应和用水区域应结合布置,不宜距离建筑过远或同一系统区 域的热水设备布置过于分散;
2)热水站房内应有良好的气流组织和清洁环境,地面应保持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当站房位于室内半清洁区时,应有严格的空气组织防护措施;
3)设备选型应充分结合应急医疗设施建筑结构形式的要求,一般集装箱体高度有限, 承重能力差,需提前和相关专业沟通,以免设备采购安装无法实现。
四
室内排水
1、技术规定
(1)医疗应急设施的污废水应把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和半清洁区的污废水分流排 放,宜应做到同一洁净等级区域的排水单独排放。
(2)粪尿污水中含有活体冠状病毒,保证污染区排水管道通畅至关重要,污水管道水力 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1)排水立管和横干管的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取值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 规定值的0.7倍;
2)病房卫生间排水出户汇合管段根据流量计算管径增大一级,且不应小于DN150;
3)保证排水管道内水流和气流组织畅通,减少排水造成的管道气压变化对水封造成的影响;污染区所有排水管道均应设有通气措施,一层应急医疗设施污染区排水也不应例外。
(3)排水系统应采取防止水封破坏的技术措施,防止管道内有害气体溢出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减少地漏的设置,除准备间、污洗间、卫生间、更淋等应设置地漏,护士室、治
疗室、诊室、检验、医生办公室等房间不宜设地漏。
2)地漏宜采用带过滤网的无水封地漏加存水弯,存水弯的水封不得小于 50mm,地漏 应采用水封补水措施,并宜采用洗手盆排水给地漏水封补水的措施。
(4)医疗及设施排水通气管应高空排放,上至屋面的排水通气管四周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宜将通气管中废气集中收集进行处理,通气管出口应设置无阻力型高效过滤器或紫外线消毒等相关设施。
(5)检验科应设专用洗涤设施,核酸检验等污水应在高温消毒灭菌后才可排放到室外排水管网。
(6)空调冷凝水作为重要的潜在污染源需要统一收集,有组织排水到室外污水管网,不得散排。
(7)手术供应室高温废水应单独设置管道收集排放,不得和区域内其它洁具共用排水 管;在消毒蒸锅高温热水排放口应设专用汽水离设施且在存水弯上端设置通气管至屋面排放, 排放尾气经紫外线消毒器或光氢离子空气净化装置杀菌消毒。
(8)由于应急医疗设施排水点较多,应采取技术措施在保证排水畅通的原则下,减少安装开洞对结构主体的影响。
(9)负压机房排水具有病毒传染性,应采用密闭一体化排水设备,消毒排放。
2、排水量
应急医疗设施建筑内排水量应根据给水量计算确定,考虑到安全性和排水系统的密闭性, 排水量不考虑折减系数,等于给水量。
3、设计
(1)应急医疗设施病区卫生间污水宜污废合流,医护区域及医技部分排水根据污水性质以及室外污水管线设计情况综合考虑,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应急医疗设施规模较小(100~200 床),宜所有区域采用污废合流,方便统一收 集预消毒;
2)当应急医疗设施规模较大且功能相对齐全,排水系统分区域进行单独考虑,病区卫生间污废合流,医护和医技区域根据排水性质在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标准下进行分流,以方便收集处理为原则;
3)当室外化粪池设置确有困难时,病区卫生间排水可采用污废分流。
(2)病房标准模块单元排水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病房标准单元模块一般为3个集装箱体拼装而成,包括两个卫生间、两个病房和一个缓冲间,排水可两个卫生间统一污废合流排出;
2)缓冲间洗手盆处在半洁净区,宜和卫生间分开单独排放,如一起合流排出时手盆下部要设存水弯,水封高度不宜小于75mm,保证水盆频繁使用且水封高度不被破坏;3)受集装箱体底部架空高度限制,病房卫生间出户后排水管在室外埋地汇合,按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T/CECS 661-2020 中的要求设置室外清扫口和通气管。
4)病房汇合排水管管管径应按一般规定中第2条执行,且不得小于DN150mm;
5)空调室外机、人行步道等与架空层安装的排水出户管位置要进行综合汇总,出户 管地面裸露管道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3)为加快模块化安装速度,当应急医疗设施病房卫生间采用集成卫浴时,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集成卫浴排水应在马桶排水上游设置带P型存水弯的多通道地漏,且利用手盆进行补水;
2)集成卫浴排水管安装尽可能压缩安装高度,应结合集装箱体结构进行无障碍安装 衔接;
3)当病房为2 层,受两层屋顶和地板影响,完成无障碍有困难时,在保证水封的情 况下应最大可能减小排水管安装高度,且和病房地面做无障碍斜坡;
4)集成卫浴地面应留有清扫口;
5)卫生间集成卫浴宜考虑在洗手盆下存水弯上方集成排水插口。
(4)应急医疗设施排水通气管和尾气处理设备安装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不同洁净级别区域的排水通气管不得合并伸顶排气;同洁净级别宜按区域进行通气管汇合,减少屋顶开洞和尾气净化消毒装置数量;
2)通气管管径不得小于排水立管或横干管的管径,汇合通气管管径要按规范计算确 定,且根据选用的尾气处理设备安装尺寸一致;
3)应急医疗设施为一层时,可在排水出户管上沿外墙做通气管上屋顶排气,避免环形通气连续穿越箱体结构板造成的施工不便;
4)当应急医疗设施加装坡屋顶时,通气管应伸出屋顶,尾气处理设备可安装在屋顶夹层中;
5)病房区域室外汇合排水管应沿建筑外墙设置通气管上屋面,通气管间距不得大于 50m;
6)通气管要远离室外正压送风和排风机组,以免影响通气管排气效果或风机吸入空 气质量;
7)尾气消毒可选用紫外线消毒器、光氢离子消毒装置,当采用高效过滤器时,应保 证出气口无压差阻力。
8)尾气消毒设施均应有产品合格证明以及检测报告,不得现场自治产品;
9)尾气消毒设施安装应预留电源,安装位置由产品要求决定;当安装在屋面时,要 有防雨措施;
10)与紫外线消毒器相连接的塑料通气管应选用耐腐蚀性管材,或在接口处有放照射 保护措施。
(5)应急医疗设施中以下部位排水应采用间接排水
1)水泵房断流水箱溢流管、水水管排水;
2)空调冷凝水排水;空调机组排水;
3)饮水设备、生活热水机组排水;
4)工艺制水制水设备、高温灭菌设备排水。
(6) 应急医疗设施地面排水地漏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淋浴和空调机房等经常有水流的房间应设置地漏。
2)卫生间有可能形成水流的位置宜设置地漏,病房卫生间地漏不应超过 2 个。
3)对于空调机房等季节性地面排水,以及需要排放冲洗地面、冲洗废水的医疗用房 等,应采用可开启式密封地漏。
4)地漏应采用带过滤网的无水封直通型地漏加存水弯,地漏的通水能力应满足地面 排水的要求。
5)地漏附近有洗手盆时,宜优先采用洗手盆的排水给地漏水封补水。
(7)应急医疗设施以下区域排水管径不应小于DN100。
1)病房卫生间间排水管径不应小于DN100;
2)污洗间、倒便器排水管径不应小于DN100;
3)医护集中更淋和手术集中淋浴排水管径不应小于DN100;
4)手术供应室洗消、高压蒸锅排水管径不得小于DN100;
5)水专业相关站房排水以及工艺用水制水间排水管径不应小于DN100。
(8)排水管布置敷设时,卫生器具至排出管的距离应最短,管道转弯应最少,横干管或 一层出户管长度不宜大于10m。
(9)空调冷凝水应有组织收集排放,每个病房卫生间宜采用带P型存水弯的多通道多通 道地漏预留冷凝水排水插口,排水插口管径DN32mm,季节性变换不使用时,应有封闭措施。
(10)应急医疗设施排水管材应选用内壁光滑、低噪音、耐腐蚀、耐高温、易安装的排水塑料管材。
(11)底层排水管设计时,为避免涌水问题,管道坡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的规定,建议采用通用坡度。
4、污水提升
改造建筑应急医疗设施地下有相关医疗功能需要提升排水时,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医疗功能区域内,所有污水排放均应采用密闭式一体化提升装置;
2)地下区域医疗功能布局及用水点布置应提前根据集水坑位置及尺寸现状,专业间进 行沟通确定;
3)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应设通气管,通气管管径不宜小于 DN100,并伸到建筑屋面进 行通气,通气管合并以及尾气消毒均应遵守上一节第 4 条相关要求;
4)当一体化无污水提升设备通气管伸出屋顶消毒排放有困难时,应在箱体内集成杀菌 除臭装置;
5)应根据集水坑现状尺寸选装体积较小的一体化提升设备;
6)应选用双泵一体化提升装置,且箱体材料应坚固、轻便、耐腐蚀;
7)一体化污水提升排水泵应有防缠绕和阻塞功能措施;
8)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应自动化程度高,具有液位控制及故障报警功能;
9)排水管敷设较长时应设置环形通气,环形通气管不得与一体化提升设备通气管合并,需单独伸到屋面通气;
10)受改造建筑集水坑位置限制,现有集水坑无法满足功能排水需求时,宜采用真空排 水系统;
11)当有坡道入口时,需对坡道排水集水坑按50重现期进行容积校核,并按计算雨 水流量更换提升泵组;
12)地下消防电梯集水坑及事故排水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复核。
伍
室外给排水
1、一般要求
1)应急医疗设施新建、改建、扩建时,应对院区范围内的给水、排水、消防和污水处 理工程进行统一规划。
2)新建应急医疗设施应选择给排水条件设施完备且便于实现的地方,供水及排水能力 均应满足应急医疗设施需求。
3)应急医疗设施与市政给排水接驳设施应权属明确,并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施工预留 到位。
4)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周期短,院区室外给排水设计施工应与室内建筑给排水以及市政 给排水施工设计在技术要求和时间节点上同步衔接,保证给排水设施顺利使用。
2、室外给水
1)室外给水、热水、消防的配水干管、支管应设置检修阀门,阀门宜远离化粪池、负 压机房、污水处理设施等构筑物。
2)室外给水管线敷设尽量减少附件使用及管道接口,降低管道漏损率且降低污染风险。
3)从室外给水管线接出的绿化及洗消用水设施均应采取防倒流污染措施。
3、室外排水
(1)应急医疗设施室外排水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 的有关规定。
(2)室外排水应采用雨污分流制,当城市市政无雨水管道时,院区也应采用单独雨水管道系统,不宜采用地面径流或明渠排放雨水。
(3)应急医疗设施的污废水应与非医疗区污废水分流排放,向环保行政部门申请批准后, 应急医疗设施内单独收集的生活区域污水方可单独排放。
(4)应急医疗设施应设有救护车停放消毒区域,救护车停放处设置冲洗设备和消毒设施。
(5)应急医疗设施室外污水排水系统应采用无检查井的管道进行连接,通气管的间距不应大于50m,清扫口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和《建筑给 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的有关规定。
(6)室外排水管道宜选用内壁光滑的塑料管材且减少管道连接接口,管道基础宜设计 180度柔性砂基。
(7)污水管道和附属构筑物应保证其气密性,应进行闭水试验,防止污水外渗和地下水入渗。
(8)小型应急医疗设施排水宜优先考虑污废合流,污水统一收集进行预消毒。
(9)排水管道与其他地下管渠、建筑物、构筑物等相互间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敷设和检修管道时,不应互相影响。
2)排水管道损坏时,不应影响附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不应污染生活饮用水。
3)污水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交叉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与其它管线间距要求应满足规范要求。
陆
污水处理
1、一般要求
(1)当改造项目污水处理无法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 二级生化处理的有关规定时,污水处理应采用强化消毒处理工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污水处理应在化粪池前设置预消毒工艺,预消毒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宜小于1h;污水处理站的二级消毒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应小于2h;
2)污水处理从预消毒池至二级消毒池的水力停留总时间不应小于48h;
3)化粪池和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回流至化粪池后总的清掏周期不应小于360d;
4)消毒剂的投加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PH值不应大于6.5;
5)污水处理池应密闭,尾气应统一收集消毒处理后排放。
(2)应急医疗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满足以下规定:
1)应急医疗设施污水处理单元的建设应和主体建筑及其它附属设施同步完工,应选用集成程度高、便与采购和安装的处理设备设施。
2)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应采取防渗漏措施,化粪池、消毒池等构筑物宜加盖密闭,臭气处理消毒后应高空排放,排气筒高度不小于15m。
3)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应减少危废产生,处理设施产生污泥应按危险废物进行处置, 当单独处置有困难时可回流化粪池,统一清掏。
(3)核酸检验、手术供应室高温废水等特殊性质污水应单独收集,经预处理后进入医院 污水处理系统;不得将固体传染性废物、各种化学废液弃置和倾倒排入下水道。
(4)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且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
(5)当医疗应急设施长期使用时,污水处理设施在后期应实现二级生化处理单元设置, 污水处水质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
2、规模及构成
(1)规模
污水量按给水量计算,不考虑折减。
(2)构成
1)应急医疗设施污水处理工程一般由主体工程、配套及辅助工程组成。
2)主体工程包括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处理系统以及污水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处理系统等。包括污水处理的各种构筑物、设备间、控制室、值班室和各种设备等。
3)应急医疗设施污水处理系统包含化粪池、预消毒、二级处理(长期使用时加设)和二级消毒单元。
(4)配套及辅助工程主要包括电气自控、给排水、消防、采暖、通风、道路、绿化、 围挡等。
3、地址与总图布置
(1)选址
1)处理站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应急医疗设施总体规划、污水排放口位置、环境卫生要 )求、风向、工程地质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应根据总体规划,适当预留余地。
2)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位置宜设在医院建筑物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3)根据应急医疗设施工艺流程布置和院区交通规划,设置区域应独立且临近污物出 口,污水处理单元应集中布置。
4)根据院区竖向标高,污水处理设施宜设置在较低处且院区市政或自然排水条件好 的一侧,减少污水提升,节约动力消耗。
5)污水处理设施宜设置在医院排水路线居中的位置,减小管线和构筑物埋深;
6)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与生产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设施要统筹布局严格隔离,污 水处理设施周围应设围墙或封闭设施。
7)污水处理站要有便利交通运输、水电条件。
(2)总图布置
1)应根据各构筑物的功能和流程要求,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污水处理设施平面布置。连接各处理构筑物的管、渠应便捷,直通,避免迂回曲折。
2)应符合投资少且运行方便的原则,不同构筑物之间距离适宜,布局紧凑,以减少占地和便于管理。
3)办公建筑物与处理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处。
4)附属构筑物物和道路以及管线敷设应满足相关要求。
5)污水站总平面布置应考虑除臭、降噪的要求,防止有害气体和噪声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污水处理设施总平面布置应考虑人员进出通道和药剂、化粪池清掏等生产车辆的通行。
7)平面布置应考虑长期使用发展,留有二级生化处理单元建设的余地。
4、处理工艺与设备控制
(1)处理工艺
1)应急医疗设施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应根据污水危害成分性质确定处理目标和工艺。应急医疗设施污水中含病毒,应以杀灭病毒为第一目的,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考虑其它排放标准和要求综合确定。
2)处理工艺应该以预消毒+化粪池+二次消毒为基础框架,在保证足够消毒水力停留时间的基础上,如考虑长期使用,根据具体情况与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及深度处理工艺等进行结合。
3)应急医疗设施工艺流程:预消毒+化粪池+二级消毒,工艺流程图如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4)当应急医疗设施污水量较小且化粪池集中布置时,可在化粪池中直接投加药剂替代预消毒池;为保证二级消毒池的接触时间和消毒效果,宜设置调节池,保证二级消毒接触池进水量稳定,且便于药剂投加量的控制。
(2)设备及控制
1)应急医疗设施污水处理工程供电宜按二级负荷设计,供电等级应与医院建筑相同。工艺装置中央控制室的仪表电源应配备在线式不间断供电电源设备(UPS)。应根据工艺流程、 工程规模及管理水平确定自动控制水平,宜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控制仪表。
2)水泵的启停应根据液位来自动控制,机械格栅可采用定时启停,消毒剂的投加量 应根据在线余氯测仪的测定结果自动控制调整,鼓风机的启停可设成定时启停和自动切换。
3)控制方式分为就地控制方式、远程控制方式和计算机控制方式。就地控制方式:在电控箱及现场按钮箱上控制,利用水位信号开关自动开/停水泵。远程控制方式:水处理工程宜设独立的集中控制室,在总电控柜内设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用于工艺设备的自动控制,各种设置在总电控柜上集中控制。计算机监控方式,采用小型PLC控制器及微型计算机集中监控。
4)应急医疗设施污水处理的控制室应与处理装置现场分离,减少操作人员与现场的接触。